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_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与农科类人

来源:中国农业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2-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一、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与农科类人才培养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状况 1、清末至民国时期高等农业教育与农科类人才培养。 2、中华民国时期至新
文章目录

一、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与农科类人才培养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状况

    1、清末至民国时期高等农业教育与农科类人才培养。

    2、中华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高等农业教育与农科类人才培养。

    3、新中国成立前农业教育状况与农科类人才培养简评。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状况

    1、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状况。

    2、文革十年对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

(三)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状况

    1、高等农业教育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4年)。

    2、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发展阶段(1985—1998年)。

    3、高等农业教育跨越式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

二、高等农业教育与农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演变的启示

(一)农科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

(二)高等农业教育与农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演变的启示

    1、高等农业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2、人才培养要坚持“产学研三结合”道路。

    3、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协调统一全面发展观。

    4、借鉴外国农业教育改革经验与立足本国实际相结合。

三、新时代农科类人才培养对策与建议

(一)农科类人才培养的基本方针

(二)农科类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

(三)农科类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结语

文章摘要:我国实施专门的高等农业教育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为适应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高等农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变化。高等农业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同步性,坚持"产学研"三结合办学发展道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观,借鉴外国农业教育实践经验的同时,立足本国实际状况。我国农业高等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高等农业教育方针策略,不断探索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使农科类人才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中国农业教育》 网址: http://www.zgnyjyzz.cn/qikandaodu/2022/0225/412.html



上一篇:高等教育论文_高等农业教育服务吉林省“互联网
下一篇:农业经济论文_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影响探究

中国农业教育投稿 | 中国农业教育编辑部| 中国农业教育版面费 | 中国农业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农业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农业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